巨一智能制造产业园。仰义街道提供
在高层建筑内叠合起一个个工业厂房,让制造业企业厂房“上楼”……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工业上楼”正在成为未来产业集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资料图片)
作为鹿城区“六重办”重点督办的项目之一,巨一智能制造产业园近日竣工投用。该项目占地115亩,将打造集生产销售、研发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高端成品鞋智造基地,真正实现“工业上楼”。除巨一智能制造产业园外,鹿城西部的新二代城市科创园以及新近开建的仰双片区前京单元C-7-1地块等项目,也都在积极打造“立体工厂”,让厂房的“上下楼”变成产业的“上下游”。
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巨一智能工厂再进阶
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上百种鞋;打开系统,从顾客下单,到发货、售后,各个环节一清二楚,管理者可以随时远程查看和管理工厂……巨一鞋业有限公司聚焦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投入7.8亿元在仰义街道新建巨一智能制造产业园,从“制造”向“智造”转型,以“产业大脑”打造“未来工厂”。
作为中国鞋都四期启动期的重要构成部分,巨一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浙江省“152”工程,预计到2025年,园区产值可达10亿元。该项目的投用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鞋都由鞋业生产智造基地向鞋品研发创新和生产制造中心、行业指数发布和标准制定中心转型。
在巨一智能制造产业园,拥有18条先进的生产线。巨一鞋业将数字化生产逐步延伸至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通过导入智能系统、立体仓储、智慧物流等系统,运用三维扫描、3D打印、机器人作业、自动包装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将生产、销售、研发设计、AI数据化物流等环节融于一体,构建生产管控的“智造大脑”。原本一条流水线需要60余人的生产环节减少到了25人左右,这不仅让生产效率提升了30%,精准度也提高了30%。
在加速推进智能化改造的同时,巨一鞋业还新建了面积更大、环境更好的办公大楼、宿舍、餐厅等,配备职工生活宿舍1700余间,可入住约7000名员工,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从生产空间到创意空间
构建“上下楼”合作新场景
近年来,鹿城区以“工改工”为主线,围绕数字经济、鞋产业两大领域,大力推行“工业上楼”,将发展工业楼宇作为破解空间制约、促进产业集聚、推动转型发展的第一抓手。如被评为2022年度温州市“最美工厂”的新二代城市科创园,是一个以鞋业生产制造为园区核心,集设计研发、商务办公、服务公寓以及全方位生活娱乐配套为一体的都市工业综合体。园区实现了让企业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展销中心等“上楼”,构建上下游企业“上下楼”合作的工作新场景。
最近开建的鹿城区仰双片区前京单元C-7-1地块建设工程,是鹿城首个国有企业自持的产业园区。据悉,该工程位于仰义街道前京村,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由鹿城区工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5.2亿元,将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高端创新型数字化产业园,实现研发大楼、工业厂房、生活宿舍于一体的一站式未来工作图景。项目建成后,将提供超6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全面提升西部区块承载力和功能集聚度。
为鼓励“工业上楼”,政府也在不断帮助企业加码。去年11月,鹿城区就出台了“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引导企业向上要“空间”,由鹿城经开区管委会制定“工业上楼”产业导向目录,工业用地可提高土地容积率,扩容部分不再补缴土地出让金,推动企业“应上楼尽上楼”,全力打造“工业上楼”示范样板。
记者手记
走进这些智能化的制造产业园区,记者重新定义了对工厂的印象。从传统地面低矮厂区到新型高层产业园,“工业上楼”实现了“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的转变。
事实上,早在2012年,深圳就已经在全国率先探索“工业上楼”的模式。近年来,“工业上楼”模式已逐渐成为很多大城市解决工业用地紧张、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手段。
作为“中国鞋都”产业的集聚地,鹿城西部一直保持着“制造本色”。近年来,随着“西优”战略的深入推进,鹿城西部基本形成了梯次型现代工业体系,长城搅拌、午马减速机等一大批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小巨人”在西部做大变强,不断向先进制造和高端领域挺进。而随着区域对空间高质量、高效能的需求日益增大,实施“工业上楼”计划,成为鹿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举措。
不过,“工业上楼”虽是解决之道,但远不是将工业拉上楼这么简单,其本质是为推动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这就要求各项目“软硬兼施”,从物理空间上化解“上楼”难题,从运营服务上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高品质的产业空间,如何更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便成了摆在“工业上楼”产业园区面前的重要命题。
记者:笑银通讯员刘飞林婷玮
关键词: